9月17日上午11时,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以 “深化改革、心系民生、发挥优势、同创未来” 为主题,覆盖短、中、长期政策规划,聚焦经济活力提升与民生需求回应。

此前民间热议的投资移民门槛、非本地生招生名额、高端人才计划走向等关键议题,均在报告中给出明确答案,为有意赴港发展、留学或投资的群体提供清晰政策指引。
投资移民优化:非住宅投资额度提升,住宅门槛放宽
针对备受内地人士关注的 “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报告提出两项核心优化措施,进一步降低投资移民准入灵活性:

非住宅物业投资额度上调:原计划中,房地产投资(含住宅、非住宅)可计入投资总额的上限为1000 万港元,此次调整后,非住宅物业(如商铺、写字楼等)可计入额度提升至1500万港元,且物业成交价格不受限制,为侧重商业投资的申请人提供更多空间;
住宅物业门槛放宽:住宅物业可计入投资额度维持1000万港元不变,但可纳入投资范围的住宅成交价格门槛,由5000万港元下调至3000 万港元。
这意味着,申请人若选择通过住宅投资申请身份,可投资3000万港元及以上的住宅物业,搭配2000万港元其他合规资产(如股票、基金、债券等);若倾向非住宅投资,可投入1500万港元非住宅物业,剩余 1500万港元配置其他资产,两种路径均能满足3000 万港元的基础投资要求,适配不同投资偏好人群。
教育扩容:非本地生比例大幅提升,打造国际教育枢纽
作为全球唯一拥有 5 所百强大学的城市,香港此次将 “推广‘留学香港品牌’” 列为重点,通过扩大招生额度、优化住宿配套、规范办学管理,强化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地位:

非本地生名额显著增加,保障本地生权益不变
专上院校自资名额上调:2026/27 学年起,每所资助专上院校(如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的非本地生自费名额上限,由本地学额的 40% 提升至 50% ,意味着非本地生占比可接近半数;
研究院课程超额名额放宽:资助研究院研究课程的超额定额(自资)上限,由 100%增至120%,为海外及内地研究生赴港深造提供更多机会;
本地生权益兜底:政府明确每年 1.5 万个本地生资助学额保持不变,确保本地学生入读资助课程的机会不受影响,平衡 “国际化” 与 “本土化” 需求。

学生宿舍供应加速,简化改建流程
为解决非本地生住宿难题,报告对 “城中学舍计划”(今年7月推出,允许商业大厦、酒店改作学生宿舍并免改划手续)进一步扩容:

覆盖范围扩展:除现有商业大厦改建外,拆卸旧商厦后重建的全新学生宿舍,也可享受 “免改划、保留过剩地积比” 政策,降低建设成本;
新增土地预留:今年内将预留全新商业或其他用途土地,用于兴建学生宿舍,并邀请市场主体提交建设意向书,加速住宿资源落地。
中小学与DSE管理同步规范
中小学试点扩容
教育局将以试点形式,允许直资学校申请上调班级数量及每班人数,通过 “非本地生自费入读” 模式,扩大持学生签证的非本地生录取规模;
DSE 办学规范
加大打击违规 DSE 课程、“借壳办学” 力度,已设立举报机制与突击巡查制度,今年内将制定《私立学校实务守则》并建立 “私校名册”,明确 2025 年自修生报考安排,提升办学质量。

此外,需特别注意7月已公布的 “受养人资助学额新规”:2028/29学年起,未取得香港永居的新来港受养人,若想竞争 1.5 万个本地资助学额并享受本地学费,需满足 “课程开课前 2 年持续居港” 条件(要么完成 2 年香港全日制课程,要么连续居港2年且每年离港不超过 90 天);未满足者仅能通过大学 “弹性超额录取”(比例约 4%,仅600 个学额),且政策设置过渡期,需提前规划。
人才政策持续发力:23万人才赴港,创科金融成主力
报告披露,自2022年香港推出系列输入人才政策(如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优秀人才计划等)以来,累计超23万人才赴港工作发展,人才质量与经济效益双高:
高端人才计划成效显著,收入与行业分布亮眼
续签率与收入双高: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的申请续签比例达55%,95%的人才月收入高于香港2万港元的收入中位数,其中50%人才收入近乎翻倍,反映市场对高端人才的旺盛需求;
行业聚焦高价值领域:赴港人才主要集中于创科、金融等香港重点发展行业,为产业升级提供核心支撑;
年龄结构年轻化:70%人才年龄在40岁以下,有效缓解香港人口老龄化压力,注入经济活力。

经济效益与全球竞争力提升
经济贡献显著: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预计每年为香港创造约340亿港元经济效益,占香港 GDP的1.2%;
全球排名跃升:香港全球人才竞争力排名两年内上升12位,目前位列世界第四、亚太第一,国际人才吸引力持续增强。

为进一步扩大“留学-就业-定居”闭环,教育局还将成立 “留学香港专班”,联动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创科局、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海外经贸办等机构,统筹推广香港高等教育,为非本地生毕业后留港发展搭建桥梁。

此次2025年《施政报告》围绕“投资、教育、人才”三大核心领域精准发力,既通过放宽投资门槛、扩大教育开放吸引外部资源,又以政策优化保障本地民生与产业升级需求,为香港构建 “国际枢纽” 地位注入新动能,也为内地及全球人士赴港发展提供更清晰、更友好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