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路透社独家报道,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计划从本周二起裁撤约3万名企业员工,占其办公室员工总数的近10%。消息一出,公司内部立刻弥漫紧张气氛,许多员工坦言,大家都“坐立不安”,随时等待通知。
虽然在亚马逊总计155万员工中,这一数字看似不大,但对于管理层与白领部门而言,无疑是一场结构性震荡。本轮裁员将涉及人力资源、设备服务、运营等多个核心部门。
裁员背后的原因:AI投入与成本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轮裁员并非源于业绩问题。亚马逊最新一季度利润高达180亿美元,股价在消息发布后反而小幅上涨。裁员的核心动因,是公司内部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
扩张遗留问题:2020至2022年,为应对线上需求激增,亚马逊员工总数一度突破160万,如今回落至约150万。
AI投资大幅增加:今年公司资本支出预计超过1200亿美元,同比激增近50%,主要用于数据中心建设及AI技术投入。
成本控制压力:高层已要求部分部门削减10–15%的人力开支,高薪岗位首当其冲。
亚马逊CEO Andy Jassy在六月内部信中曾明确表示,随着AI提升工作效率,公司不再需要那么多人来完成部分工作。这显示出亚马逊正从“以人力驱动增长”向“以算力推动未来”转型。

效率革命下的组织重塑
此次裁员,本质上是一场主动的组织重塑。公司一方面精简管理层、削减官僚体系,另一方面在仓储物流等蓝领体系中通过自动化系统重新定义人力需求。据媒体报道,未来十年,亚马逊计划通过自动化技术减少60万仓储岗位的新增招聘,同时实现出货量翻倍。
这一趋势也出现在其他科技和零售巨头中:微软今年夏季裁掉约1.5万个岗位,Meta近期再裁600人,Target计划削减1800个企业职位。全球科技行业正在逐步形成共识:AI不仅是生产力工具,更是重塑组织架构的“推土机”。
对职场与留美规划的启示
对于职场人而言,这场裁员释放出明确信号:企业规模不再等同于安全感,关键在于是否具备AI难以取代的核心能力。
对于计划长期留美的毕业生,这一现实尤为严峻。持H-1B签证的员工一旦被裁,需要迅速找到新工作以维持身份,但在AI提升效率、岗位竞争加剧的环境下,重新就业难度明显增加。
此外,美国留学及工作签证政策正在收紧:学签审批通过率下降、OPT申请受限、H-1B薪资门槛提高至10万美元、抽签制度依然存在不确定性……每一项都对留美长期发展形成挑战。
因此,如果希望在美国长期发展,与其将职业安全寄托在逐年严苛的工作签证上,不如提前规划稳妥路径。拥有绿卡身份才是真正的保障:无需每年经历签证抽签与审批压力,自由择业、安心定居,为个人与家庭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无排期、审理迅速的EB-5预留签证项目,正成为越来越多家庭优先考虑的身份解决方案。
EB-5预留签证非常显著的优势在于其"双递交"机制。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在签证预留无排期的情况下,可以同时提交I-526E移民申请和I-485身份调整申请,在等待审批期间就能获得工作许可(EAD)和旅行许可(AP),实现“准绿卡”身份。
这意味着在等待绿卡审批的过程中,留学生可以自由地在美国工作、学习和生活,无需再为身份问题而担忧。
留学生本人即可作为主申请人,所需资金可由父母赠与,关键是要提供资金合法来源和赠与关系的证明材料。这一方式不依赖雇主,也没有学历或工作年限要求,特别适合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