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终于落下帷幕,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了。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1335万,虽然比去年少了7万,但很多省份的人数其实是增加的。
以我们的人口大省广东为例,今年报考人数78.4万,比去年增加了1.53万,排在全国第二。
一方面是年年飙升的考生人数,另一边却是全国垫底的录取率。
2024年,广东实际参考人数约72万,本科录取率为34.6%,整体录取率比全国低了约7%。再细化到211录取率,仅有3%,全国倒数第一。
高考失利,人生真的就输了吗?
面对国内教育资源的激烈竞争,越来越多的家庭将目光投向海外,近些年来“华侨生联考”、“海外留学”这些词汇都不再陌生。
华侨生联考
华侨生联考通道作为以往的“升学捷径”,随着各位家长认知提升,近些年也越发拥挤。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华侨生联考报名人数达到 11,882人,相比去年增长了 15.1%,连续五年上涨,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升学PlanB”。
自然竞争也日渐加剧,然而和千万级别的高考大军相比,华侨生联考仍是“小巫见大巫”。
整体而言,华侨生联考优势明显。
1.考试难度“降维打击”
70% 初中知识 + 30% 高中基础题。
2.录取率碾压高考
2024 年本科录取率58.25%,虽较前两年有所下降,但仍远超普通高考。985 高校录取率高达 15.9%(国内高考仅 2.3%),相当于每 6 个考生中就有 1 人进入顶尖高校。
3.名校资源扩大
今年新增 26 所招生高校(总数达 392 所),涵盖 985、211 等顶尖院校,选择空间进一步扩大。
4.志愿填报灵活度高
可填报 10 所本科院校(每校 6 个专业)+5 所预科院校,平行志愿模式大幅降低滑档风险。
哪些人有资格报考华侨生联考?
简单而言分为三类:
港澳地区考生,具有《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港澳居民居住证》和香港或澳门居民身份证。
台湾地区考生,具有《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台湾居民居住证》和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
华侨考生,考生本人及其父母一方均须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并已在住在国连续居留2年,两年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其中考生本人须在报名前2年内(即2022年4月1日—2024年3月31日)在住在国实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
如何规划华侨生联考身份?
像马耳他、葡萄牙、希腊、匈牙利等国的黄金签证项目,都是适合规划华侨生联考身份的,这些项目通常对申请人的要求较低,最快4-6个月即可获批永居身份。
而通过香港优才、高才计划获取香港身份的家长,其子女在拿到香港永久身份证后,同样具备华侨生联考的报考资格。
海外留学
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录取方式更灵活,甚至能提供移民+学历+就业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因此也是不少家长的选择。
国内家庭考虑的主流留学国家(地区)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香港等。
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留学目的地呢?家长们往往会重点考量以下核心因素:
1.高考成绩是否认可
主流认可国家/地区:英国(含G5院校部分专业)、加拿大(几乎都接受)、澳大利亚(最早承认高考成绩国家之一)、新加坡(成绩越高越好)、中国香港均明确接受高考成绩直申本科,通常要求一本线以上分数。
部分接受院校:美国TOP100院校中,仅少数接受高考成绩,更侧重SAT/ACT及软性背景。
2.国际排名
例如QS排名分布(以2025年榜单为参照):
美国(27所TOP100院校,含13所TOP20)
英国(16所TOP100院校,含4所TOP10)
澳大利亚(9所TOP100院校,含7所TOP50)
中国香港(5所TOP100院校,港大位列22名)
3.学费成本
根据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可划分为四个梯队(含学费及年均生活费):
第一梯队(RMB 55万+):美国私立名校(含藤校)
第二梯队(RMB 45万+):英国G5、澳洲八大、加拿大医博类大学
第三梯队(RMB 35万+):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新加坡公立大学、中国香港高校
第四梯队(RMB 20万+):马来西亚公立大学、澳门科技大学
高考失利不是终点,而是重新配置人生资源的起点。华侨生联考与海外留学,本质是通过身份规划打破教育内卷,实现“学历+身份”双跃迁。
但需注意,近年各国移民政策窗口期普遍缩短,尽早规划才是关键。毕竟,在全球化时代,教育选择权永远属于那些敢于突破地域限制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