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25日,特朗普在白宫宣布:“美国将允许60万中国学生赴美留学。”这一表态瞬间引发舆论热议。
对于近年来因签证收紧而受影响的中国留学生来说,这到底意味着政策转暖,还是只是一次简单的表态?
“60万”背后的现实与疑问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特朗普首次公开提出具体数字。中国学生长期以来都是美国高校最大的国际生群体,而“60万”几乎是现有在美中国留学生总数的两倍。
事实上,今年6月,美中双方曾在一份框架协议中提到“保持中国学生在美学习的通道”,但未明确具体人数。如今特朗普直接提出“60万”,被外界解读为将此前模糊的承诺具体化,同时向留学生群体释放“善意信号”。
然而,这一数字的实际操作仍存在诸多疑问。根据国际教育协会(IIE)数据,2023-2024学年在美中国留学生人数约为29万至30万,占美国国际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如果真的开放到60万,将意味着人数几乎翻倍。但目前尚无官方文件说明,这“60万”是年度接收规模,还是累计数字,也不清楚是否包括本科、研究生、博士及短期交流生,或是否设定专业或安全审查门槛。
总体来看,特朗普的表态更像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非具体政策落地。
留学生及家庭的复杂心态

对于中国学生和家庭而言,这一表态带来复杂情绪。一方面,如果美国真的扩大接收规模,签证通道或将放宽,审核可能更加灵活,这对于过去几年因签证政策紧缩而焦虑的学生无疑是一条积极信号。
但另一方面,隐忧仍然存在:
政策不确定性——特朗普提出的数字尚未落地,缺乏法律和行政文件支持。一旦出现波动,留学生仍可能再次成为政策博弈的对象。
安全与歧视问题——严格审查、FBI调查、实验室访问限制等问题并未随表态消失。近期休斯敦机场发生中国学生被盘查、遣返事件,也提醒家庭潜在风险仍在。
家庭成本与风险——赴美留学投入巨大,如果政策随时变化,家庭的金钱、时间和规划都可能面临不确定性。正如不少家长所言:“我们关心的不是数字,而是孩子能否安心学习。”
教育规划,身份先行
特朗普的高调表态虽然吸引眼球,但国际风向多变,真正决定孩子能否顺利赴美、安心完成学业的,从来不是简单的一时承诺,而是签证审批和入境政策的实际操作。
对于重视子女教育的家庭而言,仅依赖政策波动无疑是一场高风险博弈。更稳妥的做法,是提前规划孩子的长期身份,例如美国绿卡等途径,确保教育安排不受临时政策影响,从根本上实现安心留学。
目前无排期、审理迅速的EB-5预留签证项目,正成为越来越多家庭优先考虑的身份解决方案。
EB-5预留签证非常显著的优势在于其"双递交"机制。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在签证预留无排期的情况下,可以同时提交I-526E移民申请和I-485身份调整申请,在等待审批期间就能获得工作许可(EAD)和旅行许可(AP),实现“准绿卡”身份。
这意味着在等待绿卡审批的过程中,留学生可以自由地在美国工作、学习和生活,无需再为身份问题而担忧。
留学生本人即可作为主申请人,所需资金可由父母赠与,关键是要提供资金合法来源和赠与关系的证明材料。这一方式不依赖雇主,也没有学历或工作年限要求,特别适合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家庭。